唐詩之路上的又一次積淀——線上觀“青山行不盡”藝術展后感
作者:俞曉軍
這次藝術展我們應該不能前往觀看了,很遺憾。
我在多個平臺一次又一次地看了該展的圖文報道,非常感人,非常震撼。這是基于輿地的噴發,是山河之幸,亦是洞天之瑰美的盛大展現。從策展、創作到開展,我看到了“士氣”,看到了“豪氣”,也看到了“秀氣”和“靈氣”。
竺岳兵先生認為,唐詩之路是對唐詩特色的形成,起了載體作用,具有代表性的一條道路。根據這一定義,這條道路有三要素:范圍的確定性,形態的多樣性和文化的繼承性!扒嗌叫胁槐M”唐詩之路藝術展,正是對這三要素又一次獨特的闡釋。這立體而有厚度的展陳,進一步豐富了唐詩之路表現形式,并與唐詩有著整體性的淵源關系。這藝術展超然于藝術之上,是對唐詩之路上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綜合宣發,有著哲學引領之功能和超越現實之作用。
藝術展以竺岳兵先生書房壓軸,高世名院長在解讀這書房的時候,說是“回到了浙東唐詩之路的源頭”,是“回顧唐詩之路被發現的歷程,和這一路的珍貴記憶”,這是對唐詩之路研究和溯源的一種高度肯定,也是對唐詩之路研究所蘊藏的內涵和底蘊的深度解讀。書桌上呈現了手稿、著作、照片等物件,意蘊深長,引人遐想,可以說通過軟性的方式將竺先生的學術精神、方法和價值等呈現在展覽上了。這既是竺岳兵精神的體現,也是讓后繼之人與先賢有很好的聯結。我說的先賢,更多的是指與竺先生對話的歷代賢哲們。
唐詩之路,因為有這樣的藝術展有了再一次的積淀。在唐詩之路史冊上,這必是閃亮的一筆!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