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之路 / 詩路概況 / 竺岳兵先生的學術之路
竺岳兵先生的學術之路
2020-12-02    李招紅    浙東唐詩之路    點擊: 1581

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后,1988年,中國又一條重要的文化之路被發現,那就是“唐詩之路”。而“唐詩之路”的發現者和首倡者,是浙江省新昌縣一位半路出家做學術研究的竺岳兵先生。他年近五旬才開始走上學術之路,幾十年如一日,潛心耕耘,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與艱辛!疤圃娭贰睆尼j釀,到提出,再到開展多次國內外學術會議交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成為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一條文化之路。竺岳兵先生的學術之路,貫穿著一種勇于突破的首創精神和一種執著追求的奮斗精神。

竺岳兵先生1935年出生于新昌縣,年近五旬才開始走上學術之路!疤圃娭贰睆尼j釀,到提出,再到開展多次國內外學術會議交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成為可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一條文化之路。值得一提的是,竺岳兵先生是從地理上得到靈感,并通過深厚的歷史文學知識和艱苦卓絕的努力,才發現了這條獨一無二的中國文人的山水走廊。

竺岳兵先生將他發現唐詩之路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滋育期、興奮期、社會影響期。但從學術的角度來看,第三階段應該是拓展期。

一、滋育期(1974—1988)
作為唐詩之路的發現者和首倡者,竺岳兵先生的人生可謂豐富多彩,他當過兵,當過教師,做過公路;他還多才多藝,愛好廣泛,文學、音樂、美術、園林建筑,都有一手。

自1974年始,竺岳兵先生在新昌縣土產公司負責全縣建設運輸毛竹的“毛竹公路”。毛竹公路,特指為運輸毛竹而專門修建的馬路,是特殊年代的一種特殊的經濟行為。竺岳兵先生一直在毛竹山區生活和工作了十二三年,那里的風土、人文、自然地理,在他腦海里漸漸與一些唐詩聯系了起來,并產生了一個想法:從慈圣村經茅洋、黃壇、沃洲、蘭沿、新昌城區到嵊州接曹娥江出杭州灣,可能是古代著名的水上旅游線。為了驗證這一想法,他在這條古水道上爬山涉水,走鄉串戶,進行了多次實地調查。同時,根據解放軍航測地形圖,詳細地計算出那些地區的集雨面積、河床坡度等等,得出了在古代植被茂密、雨量充沛的條件下,肯定是一條水路的觀點。

唐詩之路包含了三部分,即路、詩和人。竺岳兵先生發現唐詩之路,并不是一拍腦袋靈光閃現就出現了,而是浸潤了二十余年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如果沒有深厚的地理學知識,即使有專業功底和刻苦鉆研精神也是不夠的。

1983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竺岳兵先生讀到了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南京師范大學郁賢皓教授的《李白叢考》。他視為珍寶,反復研讀,仔細琢磨其考證方法。此書給了他很大的啟發,讓他看到了一片新天地。從那時起,他開始想方設法購買李白以及與之相關的書籍。后來他還與郁賢皓先生結下了莫逆之交,開啟了他從一個文史愛好者到文學研究專家的重大轉變。

1984年,竺岳兵先生在讀完李白的全部詩卷和古今學人對李白研究書籍的基礎上,繪制出了李白一生的游蹤圖,并寫出了約3萬字的論文《李白行蹤考異》,向學術界提出了關于李白研究中的五個問題:“移家東魯”說辨疑、李白“移家東魯”行蹤考異、“會稽愚婦”指誰、李白初入剡中年代考和一條古代著名水上旅游線。學術界給了他很高的贊許:唐詩研究專家孫望教授稱論文“解決了許多過去沒有解決的問題”;李白研究專家郁賢皓教授說“五個問題,講得都很有道理,非常精彩。尤其是末了一章,令人耳目一新”;浙江大學吳熊和教授說“為李白青壯年時期勾勒出了清晰的輪廓,開辟了新的研究道路”;當時在蘇州的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院院長松浦友久,讀了他的論文后,專程趕來新昌與他研討與李白有關的學術問題。這些贊許,令他這個“學術門外漢”信心倍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到了1987年,竺岳兵先生關于“路”的思考已經基本完成。從研究李白起,開始了對“詩”和“人”的專業研究。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一種“老無所就”的威脅感在年過五十的竺岳兵先生心里油然而生。他認識到所謂的前半生的“多才多藝”是浪費精力,轉而又認識到自己所具有的綜合優勢。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定位”吧。竺岳兵先生說定位就是認識自己,認識社會的需要,把自己的長處與社會需要粘合在一起。他還認為:文學藝術,特別是古典文學藝術的本身,就是各科知識的凝結。倘能把過去積累的東西綜合起來,去研究唐詩,或許是一條可行的路。

1987年4月,時任新昌縣風景名勝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和新昌縣旅行社經理的竺岳兵先生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提前退休,那年他52歲。他對領導這么說:“我要躲到地球的某一個角落,研究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白!睆拇,開始了對李白的專門研究。這一年,他精讀完了清·王琦的《李太白全集》和五種《李白年譜》、四十多種古今專家對李白的研究評論、幾百種文史典籍,所做的讀書筆記多達300公斤,這為后來提出的“唐詩之路”奠定了基礎。

從李白研究開始,到發現唐詩之路,這是艱苦卓絕的歲月。那段時間,他說要當一只石蟹(石頭底下的螃蟹),在石頭的保護下,潛心研究學問。他沒有節假日,時常帶著干糧上圖書館,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研究本身的辛苦之外,還需要克服小縣城缺乏資料這樣一個關鍵的難題?h級圖書館沒有的書,他四處寫信托人購買, 《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全唐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史》、《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二十四史》等書籍,就是在那段時間入手的。

二、興奮期(1988—1999)
1988年3月,竺岳兵先生的李白研究又一成果豐收,《李白“東涉溟!毙雄E考》在《唐代文學研究》第一輯發表[1]。該文以翔實可信的資料提出李白曾多次到過剡中(今新昌、嵊州)的論證,在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此后一些年譜都吸收了這一研究成果,由此在學術界最終確立了他的關于李白初次入剡中的時間在開元十四年(726)和李白四入浙江、三入剡中、二上天臺山的觀點?梢哉f,這篇論文是他后來提出“唐詩之路”的基礎。

雖然解決了李白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但更多問題出現了。通過李白牽扯出了與李白交游的一些詩人,繼而牽扯到了整個唐代文學領域。自然而然的,他接觸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也沉浸在更多的學術問題之中。

在考證李白入剡行蹤的過程中,他的視野進一步擴大到了整個唐代詩人的行蹤范圍,發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王勃、駱賓王、杜牧等400多位唐代詩人曾入剡,或與浙東剡溪有關。一個新的思想火花在竺岳兵先生腦海閃現:李白以及那么多唐代詩人都如此喜歡來浙東,這里可能存在一條古代旅游線。

再聯想到多年前建設“毛竹公路”時對于水路的思考,一條路線閃現了:古人很可能就是沿著這條水路從錢塘江開始沿浙東運河經紹興、上虞和浙東運河中段的曹娥溯古代的剡溪(今曹娥江及其上游)經嵊州、新昌、天臺、臨海、溫州以及余姚、寧波、東達東海舟山這樣一條道路行走的。

到了這一步,接下來就需要用唐詩去進行驗證。他從《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和《全唐文》等書中摘錄與剡中和浙東有關的詩文,并參閱有關《地方志》,了解詩人的生平事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設想都一一得到了印證。最終研究發現,有461位唐代詩人來浙東或“壯游”、或“宦游”、或“隱游”、或“避亂游”、或“神游”、或“考察游”等等,在浙東一帶流連忘返,吟詠不絕,使浙東一帶成為唐詩發展中一個特異的地區。

1988年7月,他在新昌組織舉辦了浙東旅游資源考察會。并于當年的浙東四市地聯誼會籌備會上,首次提出了“剡溪是一條唐詩之路”的觀點。

1991年5月26日,在南京舉行的中國首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竺岳兵先生宣讀了他的《剡溪——唐詩之路》論文,提出了唐詩之路學術概念和浙東唐詩之路考察成果。他那見解獨到、有理有據的論文內容,深深打動了與會的傅璇琮、袁行霈、郁賢皓、吳熊和等諸多專家學者,引起強烈反響。

對于“唐詩之路”的確切路線,竺岳兵先生認為廣而言之,應包括會稽山、天臺山、四明山區域內的整個浙東地區,其起點北自錢塘江,南至天臺山,沿線經過蕭山、紹興、上虞、嵊州、新昌和天臺。對于其定義,竺岳兵在論文中寫道:“所謂唐詩之路,是指對唐詩特色的形成,起了載體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條道路!边@里說的“載體”,是指詩歌的題材,即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等詩歌歌詠的對象。所謂“代表性”,是根據以下三個要素考察分析得到的:“一是范圍的確定性: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區,有大量的風望甚高而格調多樣的唐代詩人游弋歌詠于此。二是形態的多樣性:詩人在這一區域旅游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三是文化的繼承性:這一地區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與唐詩有著整體性的淵源關系。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項,都不能單獨形成或構成唐詩之路!盵2]這樣,“唐詩之路”既是一條具體的有跡可尋的詩人走過的道路,又是一條我們常說的“文化路線”、“思想路線”那樣促使唐詩特色形成的抽象的路線。正因為此,“唐詩之路”不但為浙東旅游經濟的發展描繪出一幅燦爛的藍圖,而且為唐代文學研究開辟了一條嶄新的路子。

唐詩之路提出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遺產》、中央電視臺、浙江電視臺、香港陽光衛視等數百種新聞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一些旅行社紛紛推出唐詩之路旅游線路,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這條神秘之路充滿了濃厚興趣,一批批到浙東考察研究。而竺岳兵先生也由此被國內外諸多學者所認知,稱譽他“為中華民族找回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睂W界泰斗嚴濟慈、任繼愈、啟功和革命元老宋任窮、彭沖、葉飛等為之作詩題詞,給予高度贊揚和充分肯定。日本學者橫山弘教授說:“竺岳兵先生發現的唐詩之路是超越國界的,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睆拇,竺岳兵先生在學術界奠定了唐詩之路發現者和首倡者的重要地位。

1993年8月18日,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發函,同意原“剡溪唐詩之路”正式命名為“浙東唐詩之路”。

1994年11月22日至26日,以研討“浙東唐詩之路”為重點的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浙江省新昌縣隆重舉行。國內外學者共計98人參加了這次討論會。代表們認為“浙東唐詩之路的提出,不但對于當代經濟、旅游業的發展有著現實意義,而且對于歷史和文化的發掘、拓寬唐代文學研究的路子,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次會議還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這樣的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放在一個山區小縣開,在唐代文學學會歷史上是第一次。第二,會議的費用,由一個鄉鎮企業獨家承擔,在唐代文學學會歷史上是第一次。第三,大會秘書處于會前會后編輯出版《會務簡報》,并配以《唐詩之路版畫展》,介紹會務活動和當地風情,在唐代文學學會歷史上是第一次。第四,許多老一輩革命家、科學家關心會議,祝賀會議成功,這在唐代文學學會歷史上是第一次!盵3]為了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竺岳兵先生付諸了大量心血。

三、拓展期(1999—2019)
1999年5月,有中國(包括臺灣、澳門)、澳大利亞、德國、俄羅斯、韓國、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八國學者參加的“李白與天姥”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新昌舉行。竺岳兵先生在《天姥山得名考辨》論文提出“天姥即王母”的觀點,受到了與會代表的普遍贊同,并被寫進了《會議紀要》。[4]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郁賢皓在會上說:“關于天姥山命名由來的見解甚為深刻,特別是提出天姥謂西王母、天姥岑是專用詞,以及‘姥字字義的轉化等等,論據充分,很有說服力……是一篇很有學術價值的好文章!蹦暇⿴煼洞髮W張采民教授說:“大作資料翔實,條分縷析,考證縝密,很有說服力。尤其是第三部分,提出‘天姥即‘西王母,證據充分,論證有力,幾可成定論矣!”

2004年5月,唐詩之路第一套叢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這套叢書向讀者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唐詩之路,叢書之一的《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考》共考證出451位唐代詩人游棲浙東,其中有61位詩人的行蹤,自古至今的地方史志和文論,都不知道這些詩人與浙東的關系。這套書也是竺岳兵先生對自己二十余年來在唐代文學的研究方面作的一次梳理和總結。

2005年11月,在新昌浙東唐詩之路研究社與紹興文理學院聯合舉辦的紀念陸游誕辰880周年暨越中山水文化國際研討會上,竺岳兵先生提交了《唐詩之路與越文化研究——以唐詩之路三要素為中心》[5],論文在原研究基礎上,提出越文化是唐代詩人創作詩歌的題材,唐詩之路與越文化有著整體性的淵源關系。

2008年9月,唐詩之路第二套叢書出版,其中《天姥山研究》被前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傅璇琮先生稱為“令人耳目一新的奇書”,該書還對如何利用天姥山研究的成果開展浙東區域旅游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見和建議,從而為傳統與現實、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的結合做了有益的探索。[6]

2013年8月,鄞州與浙東文化暨書院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寧波舉行,竺岳兵先生應邀出席會議,并提交了《試論鄞州在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地位及其它》論文。

竺岳兵先生的論文雖然是以解決問題為最初目的,但它們的價值卻遠遠溢出于此。所以,它們帶給學術界及其他社會各界一片驚喜是理所當然的。朱熹說:“某尋?次淖侄荚蓙!焙m則倡導:“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卑l現問題是學術研究向前發展的第一步,是學術思維的最初動因。竺岳兵正是在這方面表現出過人之處,他發表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旨新解》、《南陵考辨》、《此心郁悵誰能論——李白安徽五松山詩詩旨新解》等論文,也都是在這種心態下寫出來的。他的論文,篇篇均獨樹新義,言人所未言。

嚴謹的學術研究都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竺岳兵先生也不外如是,他對唐詩之路進行了刨根問底式的追究,為什么獨獨在唐代出現了這樣獨特的現象?光山水秀麗肯定是不夠的。通過大量的研究,他發現主要與晉代留在這里的文化底蘊有特殊的關系。于是他轉向研究晉代文化,研讀了西晉和東晉2000多位名人事跡。漸漸地,他發現浙東自晉代起,就日漸成為人文薈萃之地,源遠流長的山水詩在此滋生,與之有聯帶關系的書法、繪畫以及宗教等,也在這一地域達到鼎盛,由此他還總結出了唐詩之路的七大文化底蘊,即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佛教中國化時期的中心地,中國佛教化時期的中心地,道教鞏固充實時期的中心地,中國書法藝術的圣地和士族文化的薈萃地。與此同時,《兩晉人物大全》、《東晉大姓世系考》、《東晉名僧世系考》等著作,也均編撰完畢。

在2018年1月的浙江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在同年6月出臺的《浙江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中,“打造唐詩之路黃金旅游帶”也作為浙江“全域旅游推進工程”重點內容,被列為大花園建設的十大標志性工程之首。唐詩之路的文化建設和旅游開發在浙江全省如火如荼展開,也進一步推動了相關的學術研究。唐詩之路終于從民間、學術界、旅游界走向了社會。

至此,在旁人看來,竺岳兵先生已功成名就,可頤養天年了。但他認為,只要一息尚存,人生就沒有休止符,故依然馬不停蹄,筆耕不輟,每天在電腦前工作十幾個小時,繼續不遺余力地投入他最為重視的《再論唐詩之路》的寫作。該書涵蓋了他在提出唐詩之路以后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從整體上論證唐詩之路具有全國的、世界的意義,可以讓人們更全面透徹的了解唐詩之路。不幸的是,先生于2019年7月6日因病撒手人寰,其生前初稿已完成大半,亟待后人整理出版。

結語
竺岳兵先生除發表有關唐詩之路的論文論著以外,還在一些熱心企業家和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在新昌組織舉辦了10多次大中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這對于新昌這種既不是大城市也無高校的小縣城來說,影響是空前的,在全國也是少有的。這些社會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推動了唐詩之路研究的發展。

竺岳兵先生追尋詩路,艱難坎坷,久久為功,令人感動。在竺岳兵先生的學術之路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勇于突破的首創精神。在做學問上,他主張大膽突破,細心求證,遇有疑問,必予追究。每出一文,必樹新義,言人所未言。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一種執著追求的奮斗精神。三十多年來,他在發現和研究唐詩之路的過程中,無論是處于何種境遇,始終孜孜以求,朝著目標不斷前行。
——————————————
注釋:
[1]《唐代文學研究》第一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頁。
[2]《中國首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0頁。
[3]《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95-1996合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5、7頁。
[4]《中國李白研究》1998-1999集,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第443頁。
[5]《海峽兩岸越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3頁。
[6]《天姥山研究》,中國國學出版社第2008年版。
關鍵字: 文化之路,唐詩之路發現者和首倡者,提前退休,首創精神
相關文章
唐詩之路外的風景——追憶竺岳兵先生 - 2021-09-10 16:33:33 - 點擊: 1690
剡溪──唐詩之路 - 2021-03-17 08:57:46 - 點擊: 3984
竺岳兵研究“唐詩之路”情況綜述 - 2021-03-17 08:57:04 - 點擊: 2497
尋蹤紹興山嶺古道 - 2020-12-02 23:21:55 - 點擊: 1528
概況 - 2018-12-29 14:54:08 - 點擊: 7154
【公告】本站聯系方式 - 2018-12-27 15:10:58 - 點擊: 1643
傳承,并創造“經典”:劉躍進《走進經典的途徑》 - 2018-08-06 08:13:46 - 點擊: 2333
曼德拉 - 2017-10-12 08:47:55 - 點擊: 1583
天姥山得名神話軌跡 呂洪年 - 2017-10-06 21:17:02 - 點擊: 2391
對王國維思想學術的闡釋,陳寅恪的這段話至今無人超越 - 2017-06-02 11:08:33 - 點擊: 1781
發表評論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Email給朋友 打印本文
最新評論 (共有 0 條評論) 發表時間 作者
更多評論...
發表評論
內容:
  1.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2. 嚴禁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國家利益、破壞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破壞社會穩定、侮辱、誹謗、教唆、淫穢等內容的作品 。
  3. 用戶需對自己在使用浙東唐詩之路服務過程中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直接或間接導致的)。
  4. 網站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網站中的任意內容。
  5. 網站內所有的文章版權歸原文作者和浙東唐詩之路共同所有,任何人需要轉載社區內文章,必須征得原文作者或浙東唐詩之路授權。
  6. 網友提交者發言純屬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Copyright ©1991-2015 新昌浙東唐詩之路研究社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
:::浙江紹興新昌縣南明街道永安巷6號 電話:0575-86027224 :::
::: 選用本網站文章和圖片,請置名本網,否則為侵權。 :::
::: 備案序號:浙ICP備11031647號:::
公安備案號: 33062402000437
免费a片在线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