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唐詩之路”發現與首倡者竺岳兵先生與世長辭,這是“唐詩之路”研究的一個巨大損失。此時,學術界對“唐詩之路”的關注與熱情,已進入一個新的高潮,眾多學者參與到“唐詩之路”的討論與研究中來。2018年1月25日,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要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此后省內各級政府,民間諸多人士,對“唐詩之路”的關注持續升溫,各種“唐詩之路”活動更是精彩紛呈?梢哉f,目前,“唐詩之路”在官方、民間都得到了空前的關注。
竺岳兵發現“唐詩之路”,是找回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它在學術史上具有開拓性,意義重大。他發現及首倡“唐詩之路”,其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價值,研究方法具有指導性。由此體現出來的,是竺岳兵精神,即唐詩之路精神,值得大力推廣。
一、竺岳兵發現“唐詩之路”的由來、內涵及其在學術史上的重大意義
(一)“唐詩之路”的由來
“唐詩之路”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滋育期”“興奮期”“社會影響期”[1]。
竺岳兵首次提出“唐詩之路”概念,在1988年。1988年之前,屬于“滋育期”,1988年到1999年,是“興奮期”,1999年至今,進入“社會影響期”,亦稱“拓展期”。1990年,紹興市旅游局和紹興市人民政府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為了舉辦寧波、紹興、臺州、舟山浙東四市地市長會議作準備的會上,竺岳兵介紹了“唐詩之路”,并陪同準備會議人員作了實地考察,當時多種報紙作了報道。1991年,由南京師范大學與中華書局聯合舉辦的“中國首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竺岳兵宣讀了他的《剡溪——唐詩之路》論文[2],引起了與會學者的強烈反響,并以大會名義,寫信給浙東四市地人民政府,建議政府支持、重視、利用“唐詩之路”,發展經濟。后來,中國唐代文學學會計劃第七屆年會在新昌舉行,故該會會長傅璇琮率隊于1993年考察會址條件,兼考察了“唐詩之路”,同時,將“剡溪”二字改為“浙東”,此后,一直稱為“浙東唐詩之路”,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專用名詞。
竺岳兵自小喜歡唐詩,喜歡文史,他在年輕時從事過各種類型的工作,如當兵、鄉村代課教師,修建運輸毛竹的公路,創辦企業,做風景旅游等,而其中建設公路的經歷在他發現“唐詩之路”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憑著對文史的興趣,發現了許多唐代詩人寫新昌、嵊縣(今嵊州)、紹興的詩,他通過實地走訪加上科學的論證,發現了古代水道,古人行船之路。由此,一首首唐詩描寫的各個景點,逐漸連接成了一條“唐詩之路”。此后,竺岳兵繼續深入考證,挖掘出來的游覽過“唐詩之路”的唐代詩人逐漸增多。
(二)“唐詩之路”的內涵
竺岳兵對“唐詩之路”的理論也進行了構建,并做了逐步的完善。竺岳兵在《剡溪——唐詩之路》等許多文章里對“唐詩之路”定義作了具體的闡釋。他指出“唐詩之路”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表層含義。它是一條從錢塘江開始,經過蕭山的西陵、義橋和紹興的柯橋、紹興、上虞、嵊州到新昌,再到天臺山、臨海延伸到溫嶺、溫州,和從上虞、余姚到寧波、舟山,從寧波到奉化接新昌的一條道路。第二層是深層含義。唐詩之路的“路”,是人通過大腦對客觀事物進行歸納、概括和反映過程的“路”!八枷肼肪”“政治路線”等與“唐詩之路”,同屬思路范疇。不同的是,“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等是抽象思維的“思路”,“唐詩之路”則是形象思維的思路,是詩人憑借浙東山水和人文底蘊,通過聯想、想象和幻想,形成審美意象,進行概括和集中,結合詩人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噴發為詩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形象思維的過程。形象思維遵循包括抽象思維在內的認識的一般規律,但形象思維又有其特殊規律:必須通過特殊的個體去顯現它的一般意蘊,因此形象思維不能脫離具體的形象,不能拋棄事物的形態。
“浙東唐詩之路”,既是地理意義上的路,也是一條思想文化之路,是富有特色的山水文化與士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條路。竺岳兵本人一生心向林泉,是士文化的解讀者、踐行者和傳承者。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2018年在新昌舉行的全國唐詩之路與天姥山學術研討會上曾如是說:“浙東唐詩之路的本質是與京洛之間奔走仕途,追逐功名利祿正好相反,它是代表著一種追逐個人自由,熱愛自然山川,同時個人和自然完美融合文化的集中體現!标惤淌谶說到:“《剡溪舟行》……向我們傳達人和自然完美融合,這是浙東唐詩之路最基本的精神,這種精神是符合現代人生活的情趣和生活舒適追求。而且浙東唐詩之路有更充分的文化運作和發展,也更符合現代國際文化旅游基本精神。在唐代的時候,這種精神在大量詩歌之中都是作為充分表達的。對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移!庇峙e例說:“剡溪和沃洲實際上是回歸自然,是名山山水,人和自然的融合,這一點至關重要!斌迷辣沁@“個人自由”的追逐者,在山水間,他與古人把臂同游,發現哲理,發現美,也從中獲得心靈的慰藉。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唐詩之路”對于當下的旅游事業發展也有啟發意義。比如目前推行的全域旅游,不但要考慮設法招徠人,更要考慮以什么招徠人,以什么留下人,又讓人留下什么等問題。
竺岳兵多次表示,“唐詩之路”的內涵,并不單單限于唐詩本身。它還擴及到文學、書畫、音樂、哲學、倫理、民俗、宗教、園林建筑、社會心理、社會經濟等各個領域!疤圃娭贰痹跂|南亞漢文化圈形成中,也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因此“唐詩之路”為各門學科、各行各業的研究利用,提供了條件。在“唐詩之路”這四個字中,“路”是重點,是文化傳播、互相融合之路。
(三)“唐詩之路”在學術史上的重大意義
竺岳兵曾多次說:“‘唐詩之路’是客觀存在的,我不過是首先發現并研究她!边@個“首先發現”,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疤圃娭贰钡陌l現,開辟了唐代文學研究的新領域,填補了中國學術史上的空白,將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唐詩之路”挖掘出來,使之重新發光。竺岳兵是文學地理學非常早的理論提出者,他提出了“唐詩之路”的三要素,一是范圍的確定性,在清楚的地域范圍內有一條清晰可循的“路”;二是形態多樣性,詩人在這一區域旅游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三是文化的繼承性,這一地區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與唐詩有著整體性的淵源關系!叭亍敝械娜魏我豁,都不能單獨形成或構成“唐詩之路”[3]。竺岳兵根據文獻考證,最早研究出“浙東唐詩之路”是山水詩發祥地、佛教中國化時期的中心地、佛學修行者的中心地、道教鞏固充實時期的中心地、士文化的中心地、書法藝術的圣地等結論,由此組成了“唐詩之路”七大文化底蘊。
在竺岳兵提出“唐詩之路”概念之初,就得到了傅璇琮、郁賢皓、周勛初、羅宗強、薛天緯、閻琦、日本松浦友久、韓國柳晟俊等國內外著名學者的高度評價。宋任窮、薄一波、谷牧、彭沖、葉飛、嚴濟慈、任繼愈、顧廷龍、啟功等前國家領導人、著名人士都紛紛為“唐詩之路”題詞。其中傅璇琮先生說:“‘唐詩之路’是一條可與‘絲綢之路’媲美的道路!眴⒐ο壬x詩盛贊唐詩之路:“浙東自昔稱詩國,間氣尤鐘古沃洲。一路山川諧雅韻,千巖萬壑勝絲綢!
二、竺岳兵研究唐詩之路的工作概述及成果概要
“唐詩之路”歷經三十余年風雨,迄今名聞遐邇!疤圃娭贰睆尼j釀,到提出,到學界矚目,漸漸惠及大眾,其中開展多次國內外學術會議交流,竺岳兵成果斐然,現分述如下:
(一)著作論文
竺岳兵從48歲之后才開始從事學術研究,此后筆耕不輟,著作頗豐。他治學嚴謹,觀點獨樹新意,除了從文學角度切入之外,他還擅長運用歷史、地理、水文、社會心理等其他手段佐證論文。除了《剡溪——唐詩之路》論文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及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外,又如《李白行蹤考異》、《李白“東涉溟!毙雄E考》等,被學界稱譽“為李白中年行跡勾勒出了清晰的輪廓”;[4]《南陵考辯》《<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旨新解》《李白“移家東魯”考》《此心郁悵誰能論》《從李白五松山詩看李白時代精神》《晉唐名人與沃洲山水》《天姥山得名考辯》等,均受到學界好評。其中《天姥山得名考辯》,詳證博引,正本清源,得出了“天姥即王母”的結論。這項研究成果,不但解開了李白等許多唐代詩人何以鐘情天姥的秘密,也說明浙東曾在道教鞏固、充實時期占中心地位。
竺岳兵的學術專著有《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考》《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資料匯編》《唐詩之路唐詩總集》《天姥山研究》《李白與天姥》《浙東唐詩之路》;與俞曉軍合著有《唐詩之路唐詩選注》、與李招紅合著《唐詩之路綜論》等。主編有《中國李白研究(1999年李白與天姥國際會議專輯)》等。其中《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考》是考述唐代詩人在“唐詩之路”上的行跡的一部專著,引用的書達一百多種,考證出451位唐代詩人在浙東的行蹤。其中對于61位唐代詩人的考證是發前人之未發。自2015年起,他開始寫作《再論唐詩之路》,他將此書視為他生平最重要的著作,寫作期間,他搜羅、研讀了大量相關的學術文章,試圖從上古文化、人文特點、歷史底蘊、唐詩及詩人本身以及海內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全方位論述唐詩之路。他曾言,本書內有很多前人未曾言的新觀點,可惜寫到一半他卻與世長辭。
(二)組織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竺岳兵不僅僅是一位學術研究專家,更是一位社會活動家。1985年5月,竺岳兵在新昌舉辦了六朝至唐文人浙東行跡考察研討會。自此之后,一發而不可收,在他的組織召集下,這三十多年來,新昌這個小山城一共舉辦了十多次國內國際學術會議。主要有:與中國唐代文學學會聯合舉辦中國唐詩之路學術討論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與李白研究會一起主辦李白與天姥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李白研究會特別會議;與紹興文理學院聯合舉辦紀念陸游誕辰880周年暨越中山水文化國際研討會;李白唐詩之路研討會;紀念浙東唐詩之路申遺暨中國(新昌)天姥山文化研討會等等。其中人數最多的是1994年11月的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議,共有98位專家學者參與;參與國家最多的是1999年5月的李白與天姥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李白研究會特別會議,共有9個國家的學者參與了會議。
唐詩之路能有如今的聲望,不僅僅是因為竺岳兵發現了“唐詩之路”,寫了《剡溪——唐詩之路》論文,更為重要的是他幾十年來孜孜不倦,一步一個腳印,含辛茹苦,一點點把唐詩之路這個小苗子澆灌成了參天大樹。他一共參加了30多次國內、國際學術會議,結識全國各路專家學者,組織起各類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唐詩之路取得專家學者的共識,在學術圈子里打響牌子,同時媒體時有報道,唐詩之路漸漸成為了旅游熱詞,最后成為了一種獨有的文化。
(三)挖掘唐詩之路古跡遺存
多年以來,竺岳兵時常涉足野外勘踏考證,單就新昌縣內,就挖掘出了支遁沃洲精舍、智者大師圓寂處、智者大師放螺處、蒙泉、阮裕隱居地、王母洞、顧歡隱居地、齊抗隱居地、郗超精舍、吳融故居、小石佛、天姥寺、王罕嶺等幾十處名勝古跡,不僅大大豐富了唐詩之路的內涵和外延,讓新昌是唐詩之路精華地這一論斷言之有物,也豐富新昌縣的人文地理和旅游資源。
(四)宣傳、普及唐詩之路
30多年來,竺岳兵接待國內外考察“唐詩之路”的團隊不計其數,如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明海大學、日本佛教教團、臺灣靜宜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溫州大學、浙江古籍出版社、溫州市道德文化學會等,有時候還為部分團隊做專題講座;此外,還接受中央電視臺、《中華遺產》雜志社、香港陽光衛視、浙江電視臺等媒體的采訪無數。
其中,2014年,浙江交響樂團和陜西交響樂團合作創作了大型詠誦交響套曲《唐詩之路》,竺岳兵是該套曲顧問,不但創作了該套曲的腳本,還提供了大量的與之相關的素材,并親臨預演現場和首演現場,給予指導。2015年,該套曲成為浙江省文化精品和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在全國各地演出均大獲成功。

此外,在病逝前的一個月,竺岳兵最掛念的已不是他的未完成的《再論唐詩之路》著作,而是“唐詩之路”的規劃,尤其是“唐詩之路”發源地的規劃。他希望,在整體的規劃設計中,能展現“唐詩之路”的魅力,提升“唐詩之路”的價值和意義,特別是擴大新昌作為“唐詩之路”發源地的影響。同時,他非常關注“唐詩之路”申遺工作,數次透露出“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期待。
三、竺岳兵的學術研究特點和治學精神
竺岳兵作為一布衣之士,蟄居山城,而今名滿天下。他首創“唐詩之路”并在該研究領域獲得了崇高威望,究其原因,除卻外部因素,他本人的素質是極為重要的。南京師范大學張采民教授說:“一個人能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就個人而言,應具備的素質主要有立志高遠,目光敏銳;勤奮努力,功底扎實;專心致志,嚴謹樸實!盵5]這些素質竺岳兵都具備了。他以一“草根學者”身份[6]享譽學術界,更顯其難得和可貴,F參照張教授的歸納話語,結合竺岳兵特點,將其研究“唐詩之路”的特點分述如下:
(一)立志高遠,目光敏銳
竺岳兵能發現并研究“唐詩之路”,是基于其有高遠的志向,磅礴的氣勢和敏銳的學術眼光。
李白“身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又以“天姥連天向天橫”的氣勢傲視世間。竺岳兵多次說自己是李白的“異代知己”,并欲寫李白的傳記,可惜天不假年,此愿望落空。但竺岳兵對李白的研究及對李白的推崇,確實稱得上意接千古。前面已列竺岳兵研究李白的論文多篇,還多次組織與李白、天姥相關的學術研討會。我們可以從他對李白的解讀,尤其是《<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旨新解》(下簡稱《詩旨新解》)一論文中窺見一斑!对娭夹陆狻肥求迷辣l表在《唐代文學研究》第六輯的一篇論文,闡述了李白之所以選取天姥山作為詩的題材,其原因在于天姥山橫空的氣勢和與此相應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內涵,與他的詩思相契。文中指出詩句中的“越人”為謝靈運,李白與其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追求的不是利祿,而是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他們不滿的,不是劉宋或李唐的政權,而是劉宋或李唐政權黑暗勢力對他們人生價值的貶低!庇谑,“以大鵬的氣勢,就是‘橫’的氣勢。充溢莫能當者的氣勢……來支撐他那顆高昂的頭顱”,“這就是詩人夸飾、渲染天姥山橫亙氣勢的寓意所在”,可以說,竺岳兵從中照見了自己的人格,他研究李白的過程,也是激勵自己的過程。
對竺岳兵的論文,南京師范大學孫望教授曾如此評價:“您在新昌縣城能找到如許資料,寫出如此論文,是難能可貴的!蹦暇⿴煼洞髮W郁賢皓教授說:“大作拜讀后大有耳目一新之感,詩中‘連天橫’氣勢視為不屈事權貴的形象比喻,從而使全詩的主題完全統一,富有啟發性,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比毡舅善钟丫媒淌谡f:“大作給這首《夢游天姥吟詠留別》名作的注解別開生面,通過古典詩歌題材論的意象結構觀點,得出很多新穎見解;特別是以‘越人’看作‘謝靈運’這一點,說服力極大,令人信服!逼渌缪μ炀、王運熙、陳允吉、王晉光、羅聯添、閻琦、莫礪鋒、余恕誠等眾多專家學者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二)勤勉至極,執著忘我
竺岳兵先生對于事業的勤勉,可以從他的具體事例和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短圃娭诽圃娍偧芬粫,在初步篩選詩篇的時候,他是去縣圖書館查閱、做卡片的。那時恰逢新春佳節,他帶了一把茶壺,拎了幾個粽子就蹲在圖書館了,人們說的廢寢忘食,大抵也不過如此。其實像這樣的利用節假日工作,是竺岳兵的常態。筆者翻閱他歷年日記,發現一個特點,凡是別人放假的時候,他都視為工作的好時機。這是因為工作日雜事、瑣事太多了,以至于他在門口、桌上貼出告示牌:“閑聊不超過10分鐘!钡聦嵣,非工作日也常有來訪者,而當真的有人上門求助于先生時,先生總是竭力相助,熱心接受咨詢,即使他工作再忙、身體再不適也照樣接待。
自從他1987年提前退休之后,竺岳兵的頭發都是在家理的,有時自己,有時家人,有時是剛好來訪的朋友幫助理發。理由就是省時間,從自己家出門去理發店,加上等待和理發的時間,至少得一個小時,如果是自己剪呢,十幾分鐘就能搞好。這是他算的一筆時間賬。48歲的年紀,竺岳兵自然深知時間的重要性,他像一個摳門的守財奴一樣,一點點地扣算時間。因為他需要讀大量的書,不僅僅是《全唐文》《全唐詩》《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古代典籍,還需要讀前輩、先輩的一些文論研究之作,他深知,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新知灼見。竺岳兵被人稱為“霉豆腐先生”,這個稱號里,透著清貧的味道。竺岳兵的飯桌上,總少不了一瓶霉豆腐,每次吃飯,也一定要夾上一兩塊。副菜當主菜吃,不是愛好就是需要。竺先生是有這個需要的。由于是內退,他的退休工資微薄,處在新昌這個小山城里,想要一些專業的資料非常困難,不可能經常跑去大城市查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自己掏錢買。書,并不是便宜的物件,而且需要的都是大部頭的書籍,那就只能省吃儉用了。
竺岳兵自號白楊老人,這不但是因為他的老家叫白楊村,更是因為他要像白楊一樣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竺岳兵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盡可能地集合在唐詩之路研究上。他幾乎每天在十幾平米的暗窄板屋工作,而且吃喝拉撒都在這室內了,生命的最后一兩年連出房門的時間也極少。一天主要的活動范圍不會超過2米,就是從床前到電腦前。竺岳兵工作經常到下半夜,但次日又凌晨起床,先開電腦,洗臉刷牙,在電腦前吃飯(而且往往是早飯吃遲了就連中飯也省了),中午稍事休息后馬上又回到電腦,如此強度,連年輕人也承受不了。用竺岳兵自己的話說:“老而學猶秉燭夜行,歇不下來!”他的執著忘我,感染、影響了許多人。
(三)嚴謹扎實,不斷創新
在竺岳兵的著作中,《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考》(以下簡稱《行跡考》)和《天姥山研究》是他本人最為滿意的兩本,其中《行跡考》尤甚。
1983年,郁賢皓教授的一本《李白叢考》,啟發竺岳兵走上學術研究之路。孫望教授在給《李白叢考》作的序中,曾言:“諸事不追究也罷,一追究則必枝節橫生,問題層出;而且往往彼此連鎖,要解決此一端,必先搞清彼一端,要搞清彼一端,就又得牽扯到另外一些事上去。難題一連串,終于令我望而卻步了。賢皓同志的讀書態度卻非常認真,他曾幾次和我談過他的主張:有問題,必追究!盵7]竺先生的《行跡考》,亦是“有問題,必追究”。
有人問竺岳兵:“搞研究工作什么時候最有味道?是論文完成的時候嗎?”他的回答是:“不是,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最有味道!”為了解決問題,竺岳兵對相關資料力求“竭澤而漁”,并且從中敏銳地發現問題,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慢慢理出思緒,最終厘清歷史真相,還原本來面目。
竺岳兵對浙東的歷史地理和行政建置沿革非常熟悉,他把握歷史地理的變遷和行政建置的沿革,對一些唐詩和詩人行蹤進行深入考證,訂正了前人的錯誤。在《行跡考》中,有《賀知章籍貫考》條,竺岳兵查閱的書籍有《元和姓纂》《重修浙江通志稿》《浙江通志》《嘉泰會稽志》《會稽縣志》《浙江古今地名大辭典》《府志存疑》《寧波府志》《鄞縣志》等,又從杜甫《遣興五首》、溫庭筠《題賀知章故居疊韻作》、詩僧齊己《塘上閑作》中的詩句,考明了賀知章的故宅在會稽鏡湖,并把前人多不太理解"四明狂客"與"鏡湖剡川一曲"的矛盾也徹底理清了[8]。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竺岳兵“最有味道”的時候,這個味道,顯然不是指“成就感”,而是指解決問題的“樂趣”。這也是他堅持研究的內在動力了。
竺岳兵對學術極為嚴謹,即使是對自己的不足也毫不留情!短圃娭诽圃娍偧芬粫,后來他就認為因地名繁復有差錯,故很不滿意,恨不得把已流入千萬家的《唐詩之路唐詩總集》全都收回來,有人已經買了書想請先生簽名,他也不愿意。對于非要買這本書的人,他就附上一封《致讀者信》:“地名繁復,今古迥異。例如:天臺一山,西起關嶺,東至舟山,與今新昌、嵊州、寧海、奉化、鄞縣均有關系。請讀者謹慎,并指出錯誤,以便再版時修定。謝謝!”
竺岳兵寫著作論文,絕不拾人牙慧,必有創見與發明。這在前面的例述中已有體現。對他的創新,郁賢皓教授曾作如下分析:
《王維寓家越中考》詳細考證出“王維不但到過浙東,而且曾寓家越中”。作者首先辨別出前人誤以為盧象作的《別弟妹二首》乃王維詩,詩中有“小弟更年幼,歸來不相識!鹱髟饺搜,殊鄉甘水食”句。清人趙殿成注王維詩,認為“右丞本傳及他書,未有言其寓家于越,浪跡水鄉者!鹱鳌Z,合之盧象江東之說,乃為得之!本褪且驗橼w殿成不知王維曾寓家于越,故斷為盧象詩。近年來出版的王維研究著作仍多沿用其說。本書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考出王維有四弟一妹,而盧象沒有比他小得多的弟妹。由此證明《別弟妹二首》為王維所作!赌暇⿴煼洞髮W學報》1986年4期曾發表過史雙元博士的《王維漫游江南考述》,提到王維《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作于越中,考出“云溪”即五云溪,亦即若邪溪;《鳥鳴澗》中的“桂花”是春桂,而春桂只有南方才有。本書則更指出另外四首詩中寫的“采蓮”、“弄篙”、“青蒲”、“鸕鷀”、“銜魚”、“輕舟”、“綠萍”等,都是江南水鄉景象,亦可證明此組詩作于越中,決不是前賢所說的作于“可能長安附近名叫‘云溪’的一處山莊或別墅”。竺君還指出,王維曾到過諸暨,寫有《西施詠》,到過縉云,寫有《贈縉云苗太守》,著名的《山居秋暝》等詩亦當作于越中。所有這些考證和論述,都是竺先生的發明,證據確鑿,論證周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9]。
因為創新,竺岳兵的論著生命力強,能打動人。像紹興文理學院張炎興教授曾感慨:“曾經認真讀過竺先生的《王維寓家越中考》,那么多的證據,那么多的思考,不知花了竺先生多少時間?”
竺岳兵不但觀點創新,而且研究方法亦創新。比如他主張“把書讀薄”,一本600頁的《魏晉南北朝史綱》(韓國磐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先生可以讀成一張紙,幾次大動亂及其相互關系在紙上可以一目了然。竺岳兵主張“一讀多記”,不“無用讀書”,盡可能不反復讀一本書,意即要高效讀書,讀以致用。再如,他喜歡把長文打印出來后垂直張掛,便于瀏覽和剪貼,這在他早年沒使用電腦的時候是常用的,后來用電腦了,也時時有用,這也是高效、方便的工作方法。
很多人納悶的是,竺岳兵半路出家,直到提前退休才從事研究,他到底憑什么占領學術高地的呢?還是方法。竺岳兵曾多次比劃著說:“人家在正常走路,而我是走個其他路,就趕過他們了!边@個“其他路”,其實是更活學、更勤奮而已。在提早退休的時候,竺岳兵就說他要做一只石頭底下的蟹,躲在地球上的某一個角落去研究某一個人,這“某一個人”就是李白。憑著他的勤奮和創新,他不單研究了李白,還提出并將“唐詩之路”的研究推向了學術的高境。
四、竺岳兵精神(即唐詩之路精神)的現實意義及給后人的啟示
從前面的論述中,竺岳兵的精神已經了然,他的創新、執著、忘我、勤奮,他的高眼光,高境界,不僅會嘉惠士林,沾溉后學,而且有其更普遍的意義,會深刻而長遠地影響世人。竺岳兵的精神,可稱之為竺岳兵精神,即唐詩之路精神。憑著這精神,他“獨具慧眼發現了“唐詩之路”,為了唐詩之路的研究與開發事業毫無保留地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幾十年來在新昌縣城永安巷的陋室中埋頭研究,奠定了唐詩之路的研究基礎,取得了學界公認的研究成果!盵10]竺岳兵的人生,是豐富多彩的一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人生處于中國五千年大變革之時代,他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建立,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以及互聯網時代!拔伵T谒佬羞^的路上,尚且留下了一道痕跡。人,又豈能空度一生!”這是竺岳兵的自勉語,他的人生,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人生華章。
在竺岳兵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上,筆者曾作發言,現錄其部分如下:
……竺先生的學術感召力由此可見一斑!由此也可窺見竺先生的精神,也就是唐詩之路精神!
早在去年的唐詩之路學術會上盧教授就提出了要學習推廣唐詩之路精神。確實,竺先生的身上,體現出的是一種“骨氣”,是一種“傲氣”,更有一股“正氣”。正是這些,凝成了竺先生的“士氣”,支撐他在他多舛的人生路途中,高眼光,高境界,比強者更強,比弱者更弱,砥礪前行,成就輝煌!
在生命的最后四個多月,這種精神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重疾面前,竺先生表現出的頑強和執著,震撼人心。自五月中旬起,竺先生三進三出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兩度氣管插管!每一次進重癥監護室都是驚心動魄,但每一次先生都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堅持下來!每一次從重癥監護室出來,竺先生都做了大量的事情!竺岳兵精神,也蕩滌了眾多知情者的心靈!
從此,世間再無竺岳兵,但世間處處有竺岳兵!竺岳兵精神代代相傳!
竺岳兵是唐詩之路的提出者,倡導者,竺岳兵這個名字已經和“唐詩之路”血肉相連,他自己多次說,他是為自己死后做人的。我們一提到唐詩之路,就想到竺岳兵,一想到竺岳兵,就想到唐詩之路。尤其是在當前迎來新一輪唐詩之路研究局面時,我們更是緬懷這位堅強執著的先行者。從某種意義上說,竺岳兵,就是“唐詩之路”的另一個代名詞。由竺岳兵樹起的竺岳兵精神,就是唐詩之路精神的靈魂和精髓。一種精神之所以能稱其為“精神”,是因為它提供了這個時代及其后世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是能歷久彌新的。竺岳兵以“用最少的時間考慮物質生活,用最多的精力研究疑難問題”作為座右銘,他亦以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句話。竺岳兵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耗盡一生心力財力以支持學術,可以說是“不忘初心”的典型代表。竺岳兵以嚴謹的學術研究對歷史負責,以充分的文史挖掘為現實服務,以拳拳的赤子之心,醉心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也必將深遠地影響后世之人!
綜上所述,竺岳兵精神,即唐詩之路精神特征明顯,意義重大,影響也必將深遠,值得大力推廣,F在,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詩之路研究會成立大會已召開,我們有理由相信,由竺岳兵先生開創的“唐詩之路”會越走越寬,唐詩之路精神亦將發揚光大!
